建筑博物馆 > 亚洲封建期建筑 >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建筑
  

泰姬.玛哈尔

  陵墓建筑历来是古代帝王们全心经营的少数几项建造事业中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渴望永生,一方面是对死亡的恐惧,其中还掺杂着对来生、对死后灵魂生天的向往。从古埃及法老的宏伟的金字塔陵群到东方的秦始皇陵,从伊朗撒马尔罕城外的沙赫―辛德陵园到中国明朝的十三陵,甚至最近出土的老山汉墓,帝王们为了自己或祖宗的身后事,可谓尽心竭力,无所不用其极。

  这里要介绍的这个陵墓建筑却是小有不同,里面安葬的并非一代帝王,只不过是莫卧尔王朝的皇帝沙贾汉众多妃嫔中的一员,名叫蒙泰姬·马哈尔,而所谓泰姬·马哈尔为后世讹称,意为“宫中首选”。这位多情的皇帝为自己的宠后所建的陵墓被后世公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最美丽的少数作品之一。

泰姬·马哈尔陵

  泰姬·马哈尔陵建造于十七世纪印度强大的莫卧尔王朝。其时,印度已经吸收了中世纪伊斯兰建筑的辉煌成果,并在几百年时间里进行了完善、发展。

  泰姬·-玛哈尔的工艺成就首先在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布局很单纯,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不象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于中轴线未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因之,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

  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它闪烁颤动,倏整倏散,飘忽变幻,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

  泰姬·玛哈尔的第二个成就是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它的构图稳重而又舒展:台基宽阔,和主体约略成一个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同青空相穿插渗透透。它的体形洗练:各部分的几何形状明确,互相关系清楚,虚实变化肯定,没有过于琐碎的东西,没有含糊不清的东西,诚朴坦率。它的比例和谐:主要部分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例如,塔高(连台基)近于两塔间距离的一半,主体的立面的中央部分的高近于立面总宽度的一半,立面两侧部分的高近于立面不计抹角部分的宽度的一半,其余的大小、高低、粗细也各得其宜。它的主次分明:穹顶统率全局,尺度最大;正中凹廊是立面的中心,尺度其次;两侧和抹角斜面上凹廊反衬中央凹廊,尺度第三;四角的共事尺度最小,它们反过来衬托出中央的阔大宏伟。此外,大小凹廊造成的层次进退、光影变化、虚实对照,大小穹顶和高塔造成的活泼的天际轮廓,穹顶和发券和柔和的曲线,等等,使陵墓于肃穆的纪念性之外,又具有开朗亲切的性格。

  泰姬·-玛哈尔的第三个成就是,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简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主体正面发券的轮廓同穹顶的相呼应,立面中央部分的宽度和穹顶的直径相当。同时,主体和穹顶之间的过渡联系很有匠心:主体抹角,向圆接近;在穹顶的四角布置了小穹顶,它们形成了方形的布局;小穹顶是圆的,而它们下面的亭子却是八角形的,同主体呼应。

  四个小穹顶同在穹顶在相似之外好包含着对比:一是体积和尺度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宏伟;二是虚实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庄重。

  细高的塔同陵墓本身形成最强的对比,它们把陵墓映照得分外端遍地开花宏大。同时,它们之间也是统一的:它们都有相同的穹顶,它们都是简练单纯的,包含着圆和直的形式因互;而且它们在构图上联系密切,一起被高高的台基稳稳托着,两座塔形成的矩形同陵墓主体正立面的矩形的比例是相似的,等等。除了对比着各部分有适当的联系、呼应、相似和彼此渗透之外,它们之间十分明确的主从关系保证了陵墓的统一完整。

  这座伟大的陵园从1632年动工到1647年建成,18年间每天动用2万役工。除了汇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筑师和工匠,还聘请了中东、伊期兰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国库,导致莫卧尔王朝的衰落,沙贾汉本人也被其子篡位,在狱中度过了他的余生。一座建筑葬送了一个王朝,不知道这一点对我们今天那些大兴土木建造“广场”和“剧院”的决策者们是否有所警示?
 

[上一页] [下一页]